智能驾驶是汽车发展的未来,同时也已经明白,智能驾驶的重点在于“安全”,而在近日,中国汽研在重庆举办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首批导航智能驾驶NP评测结果,同时宣布中国智能汽车事故和问题信息平台同步上线,通过大数据同步来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

智能汽车大数据平台上线

让智能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安全!12月27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汽研)在重庆举行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首批导航智能驾驶NP测评结果:吉利博越L 2022款2.0TD DCT旗舰型和特斯拉Model Y 2022款后轮驱动版,双双获得代表测评成绩上限的“G+极优秀”评级。发布会上,中国智能汽车事故和问题信息平台同步上线,该平台将面向个人收集车辆在智能化功能开启情况下出现的事故或问题信息,以大数据手段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本次发布会由中国汽研主办,并邀请到来自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及车企的多位代表与会。在揭晓测评结果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戴麟博士分别致辞,他们对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赋能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部的胡文浩博士,则同时聚焦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痛点,分享了各自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精彩的发言,引得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据悉,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系中国汽研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指导下,制定并发布的全球首个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第三方测评规程。面世至今,它已累计对约40个品牌70余款量产车型完成了测评,其结果被国内外40余家车企纳入开发标准,并被德国CARHS机构纳入全球汽车安全开发标准。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还先后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一等奖等殊荣。

以“为汽车工业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为初心,中国汽研紧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致力于对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测评规程进行优化升级,并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启用新版规程。新规程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及中国汽研百万公里自然驾驶数据研究,全面升级指数测评场景及方法。其亮点之一,就是创新打造了L2+导航智能驾驶及自动驾驶的测评内容,该测评聚焦导航智能驾驶系统(Navigation Pilot,NP),在智能行车测评达到G评级的基础上,选拔出智能行车功能达到极优秀水平的车型,赋予其G+评级。

如果说传统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测评侧重于考察车辆的安全性,那NP测评则在注重安全的基础上,还要兼顾考察用户体验,包括对搭载NP功能车辆的安全性与功能完成度进行综合测评。针对L2+智能驾驶汽车基于场景的敏捷型迭代开发模式,NP规程创新性地采用4级场景结构,包括基本场景、挑战场景、创新场景、后备场景,为车企NP产品开发提供更好的支撑。

NP测评采用“仿真+场地+道路”的方式,面向车辆安全性与功能完成度进行评价,其中车辆安全性主要考察车辆在典型场景下的避撞能力,即车辆的“安全底线”;功能完成度主要考察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能否顺利完成不同场景下的驾驶任务,并给驾驶员及乘客带来好的体验感受。

近年来,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迭代,越来越多的L2+智能驾驶产品被推向市场。为适应这一新生态,更好地服务消费者选车用车,助力车企技术研发,中国汽研于今年9月15日率先实施了行业首个L2+智能汽车导航驾驶(NP)测评规程,并在随后组织了对首批车辆的测评。其测评结果,在本次发布会上得以首次曝光,并得到了来自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的全面解读。创新科技网 wWw.ZQCyZG.COM

本次发布会上,由中国汽研牵头打造的中国智能汽车事故和问题信息平台,也宣布正式启用。依托该平台,IVISTA将通过有奖征集的方式,面向个人收集车辆在智能化功能开启情况下出现的事故或问题信息。所有线索,将被用于IVISTA智能汽车测评体系的研究和升级,同时反馈给相关车企,督促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